9月7日夜间至8日凌晨水果优配
月全食现身夜空
北大学生用镜头记录下
这场静谧而壮观的天象
瑶台月蚀,生光复圆
宇宙浩瀚,今宵又逢盛景
天南海北的北大人共同记录下此刻
“抬头仰望星空,是对天象的热爱,也是对生活的美好期许。红月的奇观逐渐显露,同学们纷纷按下快门记录这美好瞬间。不知是哪里传来的悠扬音乐,引得同学们围聚一起,在‘眼底未名水,胸中黄河月’的歌声中,观看红月的活动也接近了尾声。这一晚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,初入燕园的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北大的人文情怀。”
——田衡 经济学院 25级本科生
“未名湖边,风吹动树影,月亮却在悄悄褪色。那一刻,红色的圆盘挂在天际,我仿佛看见了时间的脉搏,也看见了自己心里的悸动。”
——兰博文 基础医学院 25级本科生水果优配
“青春的奥秘是月亮和群像。流动的月光下自发的歌声是北大人同频共振的倒影,在现场能真切感受到幸福。难得一见的‘红月亮’见证了这样沸腾的青春故事,为每一个北大人的炽热灵魂预留光晕。”
——吴之懿 外国语学院 25级本科生
“入学时听说未名湖是一片海,她确实包容如斯,上百人得以聚在她胸襟边的恬园草坪一同观月。月亮慢慢暗下去,星星变得很亮。躺在野餐垫上,把人群当背景音,夜深,身躯好像在半空漂浮,被歌声托起。《燕园情》唱了两遍,歌词里的‘狂歌曾竞夜’如此写实,涌起的泪水也与旋律一同坠在地上,心里只剩下幸福两个字。”
——刘罗依蕤 外国语学院 25级本科生
“天涯共此时”
子时初,半影食始
圆月明朗,夜空澄湛
子时中,月球初亏
暗角乍遮,清光渐隐
至丑时水果优配,一线银灰尽数吞没
古铜盈满,红月高悬
星光漫天,彼此相衬
置身于奇观点缀的苍穹之下
宇宙法则恢宏而浪漫
寅时时分,全食阶段将尽
玉盘渐生光,复圆别本影
一夜清光疏朗,月华消隐又重现
此刻,万籁俱寂
一轮秋影转金波
为什么会有“红月亮”?
作为一种与地球联系紧密的天文现象,月食自古以来就被广泛观测、反复记录,如《诗经·小雅》中“彼月而食,则维其常”,《左传正义》中“日夺月光,故月食也”。基于长时间观测与规律探索,古人进一步总结出“月食则望”的经验,即月食一般发生在满月之时。
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称为“白道”,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则称为“黄道”。由于白道和黄道之间存在约5度的夹角,只有当满月发生的同时,月球经过二者交点附近,才会产生“月全食”现象。此时月球、地球、太阳处于一条直线上,在运动过程中月球进入地球本影,太阳光被完全遮挡。
△ 月食时太阳、地球、月球三者位置示意图(
月全食从半影食始开始到半影食终结束,共七个阶段。最初的半影食始与结束的半影食终难以用肉眼观察,整个过程一般持续5.5小时左右。最引人注目的“红月亮”出现在食既、食甚、生光阶段。
“红月亮”的诞生是地球大气层对太阳光的折射、散射,以及月球对太阳光的反射作用所致。在此过程中,波长较短的蓝紫光被大气散射,而波长较长的红光被折射到达月球表面。加之当时的大气条件作用,月亮会呈现出暗红色、橙红色、古铜色或咖啡色,即“红月亮”。
在初秋清夜,用眼眸、用镜头
我们共赏这场天幕奇观
感受生命的延展与美的交融
更多热点速报、权威资讯、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
点牛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